2016/07/27

關於資訊發展歷史的電影與影集,不但懷舊,還瞭解了資訊產業的文化與投資風險

繼看過兩部關於賈伯斯的電影、一部關於臉書的《社群網戰》後,我現在正在追兩部跟資訊科技歷史有關的HBO影集。

一部叫做《奔騰年代》,另一部叫做《矽谷群瞎傳(Silicon Valley)》。

以我的年紀看這些題材影片,很有懷舊的氣氛。

例如看到蘋果電腦1984年轟擊微軟的廣告,或是看到最早期的個人電腦與「攜帶式電腦」、大小磁片、網際服務與串流的歷史、併購、抄襲、對決、專利與矽谷企業的文化形成,老實說跟鄉土劇裡面併購、經營權之爭的劇情是差不多的,但是就是多了些歷史的映照樂趣,從這些片也看到遠見與創新的淵源。

而我做為一個從PE2、lotus、Win95~Win10的User而言,回顧這一切的變化,怎知已經過好幾次如錄影帶VHS規格淘汰Beta規格的典範異換時光.....

附帶一提:就矽谷群瞎傳三季的內容觀察,不斷有出現品牌電腦或筆電的畫面,其中出現最多的品牌是Mac蘋果筆電,其次多的是Dell電腦。第三名VIOS索尼的All in one螢幕桌機或筆電。第四名是ASUS華碩多款超薄筆電,但有時一集或隔集才會看得到。看了三季(約30集),僅出現共1~2次的是ACER。

在資訊如此容易傳播的時代,資訊商品當然要置入在這些影集裡成為廣告行銷的一環。

看到國產大品牌的筆電產品在美國熱門影集裡出現,總還是會很振奮的。


照片源自HBO影集《矽谷群瞎傳》官方網站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推薦整合Gmail、Google Calander日曆(行事曆)的附加元件,讓生活與工作管理更便捷

去年底我(酷叟)開始依循資訊達人的指示,學會了應用網頁式的Trello以進行生活與工作的管理。

其實Trello和Kanbanachi這些工作與瑣事管理系統,都是源自日本車廠管理待辦事務所設計出的做事流程,有點像是機場塔台內的作業模式,讓待辦的字牌鋪展在桌面,變得優先的事,就移動該字牌到最上端。

我用的Trello類似這樣的工作模式,只是待辦事務變成滑鼠可拖曳至置頂,或是任意排序。

這樣的工作模式超越了以往單線性依序排列視野不足的狀況。20年前我讀過一個日本人他說筆記不要逐條寫下,要用曼陀羅的九宮格分類記事。最近我又有聽聞康乃爾筆記法,這些都是在畫面中切割區塊,即時筆記時,當下判斷寫入位置供日後全視野思考與回顧。而Trello應也是符合這樣的概念,不過,將字打上電腦螢幕,更可超越紙本,因Trello又可移動並恣意排序標籤字卡。

最近,我越來越懶得跑去Trello的分頁,有時連打帳密都覺得很煩。

今又有新發現:Trello和Kanbanachi的概念已能整合進Gmail了!

將Chrome附加功能擴增"Sortd"功能,在Gmail中就可為每封待辦的電子郵件另在信件主旨上再加上自己的註解筆記,並且視覺化的為待辦事件分類成數個看板區,每個看板內的待辦事項有可依意願排序,讓事情的先後順序變得清楚。

關於Sortd好用之處,請讀電腦玩物文章〈Sortd 一鍵 Gmail 雜亂收件匣變 Trello 有序進度看板http://www.playpcesor.com/2016/07/sortd-gmail-trello.html?showComment=1469548144828#c2655213838147244313

再加上可整合Goolge Calander,讓工作列就可喚出「日曆」(行事曆功能)的附加元件--"Checker Plus for Google Calendar "這些附加元件使得不用頻於切換分頁來喚出Google的服務。

我決定不再仰賴Firefox瀏覽器了,轉用Chome來享用Google家族整合與開放的便利。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6/07/10

簡摘一篇關於「諮商」/「輔導」的知識介紹文章(該文以輔大性平事件為題材)

佛光大學林香君老師對輔大性平事件撰文〈從教育輔導前提框架重看輔大性平事件工作小組:回應Yang 法律及倫理議題〉,這篇文章釐清幾個概念--

1.敘事探究/敘事治療

2.諮商/輔導

關於敘事探究與敘事治療的心理學概念,有興趣的賢達請讀連結。

關於諮商與輔導,如林香君所言,自從有了諮商證照制度,許多人誤以為諮商是比輔導更具專業。林香君的文章則澄清了輔導的「專業」素養與性質。

我這裡節錄她對「輔導」的詮釋:
「在諮商師證照化前的幾年,諮商從輔導中獨立出來,被看作比輔導專業,許多學校輔導教師因為輔導工作在當時校園的邊緣位置紛紛轉抱諮商認同,把校園輔導工作誤當作只有諮商才專業,又因為諮商師證照化後,不明究理的大眾多以心理師證照來辨識專業與否,再一波打壓輔導工作認同,直到近十餘年台灣學校輔導界,才辨識關起門來的諮商是抽離真實現場的工作,在進步性的觀點中,「輔導」專業是一種置身校園處境中的工作,具有在體制結構中的處境性,使用教師位置嵌卡在師生關係中,為學生創造條件,以支撐起轉化與發展空間,也以處境性與發展性的觀點辨識學生的困境,而非援引主流既定理論作框架對學生困境予以問題個人化乃至病理化的處遇。這種具教育性發展性的輔導工作,所面對的難度、複雜性非「諮商」專業所能處理,諮商是限時談話,關係結束後畫清界限,當事人在真實世界的利害與諮商師無關,而進步觀點的教育輔導工作是要求工作者置身處境,對關係投入承諾,與學生協同,必要時是需進入學生的生活世界去發展支持方案。」
....
「校園內師生關係中就存在教育輔導,廣義而言,每一個在校園中的工作者即便不是教師,而是護士、學校行政人員,都參與在這個關係範疇內,它的專業性不在專家式訓練而在『置身處境、在地實踐』,它不需也不受諮商師証照制規範,它的專業度取決於行動探究的能耐,能在結構性限制中跟學生並肩協作,在處境中創造承接學生的工作方法,能對行動反思。」

﹍﹍﹍﹍﹍﹍﹍﹍﹍﹍﹍﹍﹍﹍﹍﹍﹍﹍﹍﹍﹍﹍﹍﹍﹍﹍﹍﹍﹍﹍﹍﹍

至於,林文對輔大性平事件中「工作小組」的定位和解釋,我認為那是她的個人詮釋居多,或許輔大的「工作小組」成立目的原始是在「敘事探究」與「輔導」,但走向定位模糊的情形,正是這件事爭議之處。

請參考原文章http://ppt.cc/G6pfL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