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D.敬業精神與態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D.敬業精神與態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03/20

使用pCloud及教職員帳號的Google Drive和Office 365 (OneDrive)等雲端硬碟的經驗談

我現在的確正在用瑞士商pcloud 雲端硬碟終身使用的2T量。這花了我七千多塊。身為教師,現在我聽說教育部提供教師office 365 5T容量是免費的,心中是有些許複雜,但也沒有太過後悔。

目前我使用市政府帳號的office 365或是google帳號是有些挫折的,我感覺到使用學校、教育局等的權限,都有些怪怪的地方,也就是好像要受制於管理者,管理者好像都有看到用戶資料的權限。

pCloud是自己私人的,所以感覺想放甚麼就放甚麼。 微軟的onedrive(或說是office365)有個缺點,就是會每隔3個月就要你換密碼。問題是,密碼還不能自己用過的,結果想破頭還要想密碼怎麼編,有了密碼,還常記不住(因為不准用曾用的密碼),討密碼的重獲權限的過程也頗波折。

但one drive 和google drive以及pCloud使用原理大致一樣,都是會在檔案總管中長出一個雲端硬碟的磁碟機代碼(虛擬磁碟),檔案拖入虛擬磁碟,就等於送上雲端,而且是本機一份檔案,雲端也一份檔案,在另一裝置如手機,也可看到檔案,需要時可下載運用。也可以在跨裝置連結雲端硬碟(裝置中有虛擬硬碟代號),但本機不用存放檔案,這方案適合無大磁碟或記憶體的筆電或手機。

 更多關於pcloud的操作,可參考我的部落格  〈使用pCloud 雲端硬碟無法同步?解決:最頂層檔案夾名稱僅限數字和字母喔!https://qsirabc.blogspot.com/2022/02/pcloud-pcloud-sync-doesnt-work-if-your.html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22/02/03

從日劇瞭解教師甄試服裝或是基層教育工作者其服儀建議的幾個觀點

許多初入教職的年輕教師會希望自己是個與眾不同的教師,所以,不免都會想延續自己酷酷的裝扮,當個學生們會覺得酷帥或酷美的教師。 但與許多行業一樣,為了展現專業能力的形象,教職的職場也有展現其專業形象的服儀樣貌。

我個人以在學生時代慣採牛仔褲、休閒風的裝扮,但在多次的教師甄選經驗中,我發現應試教職並非是一個展現個人風格的時機,在這競爭激烈的職場裡,如何讓考官一眼就感覺專業、一瞥就毫無雜念疑慮地選擇你,服儀、談吐等第一印象,是絕對不能讓人有一絲出戲的質疑的。

如何讓考官覺得,對,這就是一個傑出的教育工作者,所以服儀是不能喧賓奪主搶走了考官的注意力。

 我有個老朋友在海外努力地拿到博士回國,有次我在學術研討會中看見他穿著筆挺的西裝在會場穿梭,我稱讚他的盛裝,他告訴我,他教書時都這樣穿,那真不是大學時代我認識的他了。

而我參照許多西方電影中中小學,甚至是大專教師,他們的形象大致也是領帶襯衫,或是西裝。休閒風也是有的,但還是有常見的端正和整齊,而體育老師也有其領域的服裝形象,那就不在我展示這影片的企圖中了。

我也曾見聞過留著妹妹頭瀏海長髮的校長,這種造型對於主管職來說,也相當獨特。但總歸來說,氣場強大,個性的造型就無損權威;但如果在領導、統馭、號召與交辦過程中總不免在語言中須聲明身分、職等、輩份或是喝令的口氣變多了,那可能就是能力和形象不足哄抬專業了。

基層教育的職場,面對的不只是學生,還有家長與同事,而這行業,不像診所的醫生會在診所昭示學經歷或是專業證書,所以,非常仰賴能讓家校信賴老師的形象經營。 當家校信任時,教學的每一環節都會順利;當家校有一絲疑慮時,任何教學和管教都被拿來辯證與檢驗。真的覺得當酷老師很重要嗎?請參考這個日劇片段的尾聲:「考上了老師,再穿你要穿的吧!」

以我個人來說,為了擺脫我因為小個子的輕浮感,我在基層教職的服裝基本上就是襯衫和打摺的休閒庫。有學生說我怎麼穿得像房屋仲介,認識我的人說你真是一副死板公務員的樣子。但我這樣的好處是,我不用太費心去奔走治裝或思量搭配,省下的心力和時間我就用在編製教材與經營家人和伴侶的關係。職場的我,與我其他生活有所切割,就兩個世界。雖然教師工作是要拋頭露面的,但對這種每日型態的工作,我覺得減少虛榮和變化,會讓事情簡單,也能維持穩定的專業形象。

以下,我就分享,與我觀點相呼應的日劇片段。這齣日劇的名稱是《日本人不知道的日語》,裡面有個酷酷的女老師,不過其應徵教職不甚順利,但她後來似乎接受了前輩的建議,在服裝上有些變通。請觀賞~    ↓↓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21/12/16

吳瑞元老師 教學聲明-- 關於我的行政中立、依課綱、依教育學理的明確宣告

福和國中 本人 教學聲明
 
一、本人依照12年國教課綱教學,於教學中依照課綱規定採適切融入環境、海洋、人權(包括分配、程序、匡正與轉型正義;審議式民主)等議題,並依照《性別平等教育法》、《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世界人權宣言》、《人權兩公約》,以及12年國教課綱之規定執行教學。本學年至今,本人在任教之「歷史課」與「全球議題初探課」並無上述之主題式或專題式教學。本人依照《國民教育法》、《教師法》與教師聘約,依法行使職權,於課堂實施皆謹守前述法令和規約,亦依法、依學理行使專業選材與採融入式教法策略,歷來課堂中皆無倡議單一立場之公投主張。
二、本人經修習專業學分與考核,具備歷史科、公民與道德科、社會科學概論、家庭教育專業人員等領域之合格教師證照。於中學就職後持續進修本科、特教、輔導、教學教法、性平與人權教育等知能研習,21年以來本人累計超過440學分之在職進修可供稽核。
三、本人21年之中學教學,已累積超過250冊不斷更新之自編講義,於執教普通班、資源班與夜補校,累積自製課堂學習單達859份。本人之教學研發幸獲聯合、自由、公視報導,本人亦任新課綱之宣導講師,所有教材均可檢視公評。
四、近年,本人參與教育專家指導的衛福部《兒童權利公約》、教育部人權教育輔導團、國家人權博物館等多項教案計畫,皆有提出公開且具備論據與引註的中學教案。本人亦親撰本校多項課程計畫,所有教案與課程計畫均核對且清楚標註國中學生之能力指標及課綱之實質內涵編碼,足證本人於學理中講求論據,本人對於適齡教學之國家教育準則已有高度之掌握。
五、《性別平等教育法》規定,學校應對處於不利處境之學生積極提供協助,以改善其處境(第十四條)。同法並規定「教材內應平衡反映不同性別之歷史貢獻及生活經驗,並呈現多元之性別觀點。」(第十八條)。本人依法、依學理謹守上述各點法令,依法、依學理執行中學教學專業。
六、民國108年性平法規公投後,教育部已函示各校重申依性平法(第十二條)校園應致力提供性別友善環境【即,臺教學(三)字第1070230982號】,此函示有其淵源,並指示校方應行家校溝通協調;教師若依法執行職務而涉訟,校方應為師延聘律師。本人依該函示規定特此提出說明。
新北市立福和國民中學 教師吳老師 聲明 民國110年12月15日
﹍﹍﹍﹍﹍﹍﹍﹍﹍
補充澄清:
本人歷來課堂未曾在課堂主動提及選舉時事和公投。我不希望家長把自己很想倡議的狀態,投射成老師也愛談論和倡議。
 
有老師愛談政黨政治,但我不愛。有人喜歡倡議未來國家定位的意見,我因沒有特定立場,所以我尚無偏向哪個未來的想像。
 
我有兼混立場的學術養成過程,使我無意大談政黨立場或是政治取向(辦公室同仁也可為證)。以往的公投,現在的公投,我都沒有在國中課堂想提,因為基本上我沒興趣納入政黨紛爭的討論。我是沒有政黨立場的人,我也無特定國族走向的熱情。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21/01/09

寫給一直受陷害而苦在其中的人(酷叟也夫子)

受害者如果不夠堅強,被毀滅當然有可能。

不過,我說:「狂妄的人會犯下無法彌補的過錯,而人就這樣自我毀滅」這句話是針對狂妄又一再陷害他人者。

因為大家都不敢惹狂妄者,狂妄者以為受大家尊敬,大家為怕受害而轉為討好狂妄者,但其實大家的討好與尊敬,不是發自內心的欣賞與敬崇,而是出於含怒的畏懼。

大家的怒,是種積累而大的能量(或許跟狂妄者也有積累成怒的能量一樣。但集體的怒,可能不同於一個狂妄者自己內在的怒。)大家的怒,會直到狂妄者有報應時才會平息。
 

大家一時都不敢招惹狂妄者,狂妄者偏往錯的方向時,識得的人會讓那錯的事發生,然後,狂妄者就可能自滅了。


有些人因為天真,不知道給人教訓會有輕重難料的後果,對人會傷得多重,沒有切身、目睹或領會,狂妄者反正就是未感也不同理。或許這天真,害人的永遠不會懂。也或許,上天在某個時機,會讓人懂了。但無論如何,那都是別人的事。

我要勸的是哀怨自己被害的受害者。我希望苦命人因應自己遭逢的變故,接受已有的事實,調整心態不重複相同的錯誤,多了提防的角度,看清人的價值,原諒自己,快樂地繼續生活,那終究是自己的修練,與他人(或狂妄者有何報應)其實都是無關的。(也就是不用管他人做了什麼,重點在於你為自己的人生做了什麼。)

你如果因為我上面的話而變得不同了,選擇不再鑽牛角尖,改以「選擇快樂」繼續過日,我會覺得這是你超越苦難修得了平靜與快樂。

祝福你(把我的字印下來,或寫入你的人生札記中)

寫作,是種自我療癒。你需要寫作。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9/08/18

分享文章:朱家安〈「沒標準答案」要怎麼帶討論〉

我覺得作者朱家安指出不要用教師的權威來呼應學生的論述,這是很有洞見的。

這篇文章很重要在於告訴身為老師的讀者,應協助學生能賞析各個發言論述的齊全與否或論述的立據有否優劣。(這符合素養導向教學著重的「學習如何學習」及對知識的後設感知)

朱家安也用具體教學對話的情境,警示教師在帶領討論時應避免教師用第一人稱來呈現個人的見解,他說,教師可用「如果另一方的意見是......,大家覺得可以如何回應呢?」來帶出教師的個人見解。

朱文很重要提示教師不要因教師對討論議題有特定的立場與見解,因而扼殺了學生的思考嘗試;朱文亦提示教師若因朝某一立場而導向總結,將導致持不同見解學生在討論與思考過程中產生挫折。這些警示,以及培養學生賞析論述,都是回歸以鼓勵學生思辯為課堂的中心任務,其中,論及的教師角色、功能與操作原則,對我深具啟發。

歡迎讀轉貼文:章朱家安〈「沒標準答案」要怎麼帶討論〉,發表於「閱讀最前線」網站。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9/04/29

教師與輔導諮商者搭建羞恥感、嫌惡感與焦慮,是種為惡的操作

最近臺中雙十國中學生因受霸凌而擇墜樓的事件,我的同溫層聚焦在導師那份落井下石的慰問卡所屬基督教教會組織。

那位導師的慰問卡是來自「哇咧星樂園網站」,本來很多人(包括我)從該卡片的QR code查到,該機構是與反同/反同婚/反性平教育大本營靈糧堂同一地址,不過「哇咧星樂園網站」也有公告其不屬於靈糧堂,而是屬於YFC青年歸主協會。據一些消息指出,該組織仍是堅守異性戀至上的福音派教會。

其實,「哇咧星樂園網站」自詡是服務青少年,且「不論任何性向或是性別都可以得到關心與幫助」的機構,但,當有青少年在網站問及擔心自己並非喜歡異性時,輔導者除了視人天生屬異性戀之外,其實,引導排除異性戀外的其他可能,這其實就透露的對其他性向的嫌惡與拒絕。這種思維所張臂的「擁抱」與「支持」,並不是真誠的,而是帶著評價的。當事人(青少年)假些時日,終能感知沒被同理與接納,這種輔導強化的是羞恥、惡鄙與焦慮。

而目前,很多宣稱對於少數與弱勢的「關懷」師長與組織,也常是帶著「權威」、「高姿態」、「優越感」而在馴服與主導求助者的思維。求助者之所以變得馴服,是因為羞恥的建構、噁鄙的不堪與逃逸召喚出的焦慮。

然而,必須點明的是,搭建羞恥感、嫌惡感與焦慮感,其實是種為惡的操作。
後記:本文是讀自2019年4月25日 臺中市雙十國中劉姓國中生因不堪性霸凌而自擇墜樓事件的相關報導而寫。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本文作者為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全球資訊網師資人才庫師資之一)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7/10/05

聲帶的保養很重要,沒有好聲音可能也別談有事業了(給教育工作者的護嗓資訊彙整)


以前我認識的某校輔導處輔導老師,她的聲帶有去開刀,後來聽說她依照醫師的指示還去上了發音練習的課程。聽輔導處老師們在聊,我也聽到了一些關於保護嗓子的要領。

後來,有一次我感冒去耳鼻喉診所看病,老醫師一聽到我開口講話,就問我說是不是做老師這一行的,然後他就告訴我很多要注重聲帶保養的事,對照我在候診時,這診所的小電視就是一直重複播著這醫師執刀處理聲帶息肉或長繭的畫面,我看到聲帶是非常精細的肌肉組織,手術刀把聲帶的肌肉一小絲一小絲地扯除,我真的感覺這是非常精密的手術,至於術後要回復原狀到什麼事彷彿都沒發生,似乎也是不可能的吧!?

費玉清就是做過聲帶手術再復出的。他的音色不那麼亮,還有點沙啞,真的沒有以前那麼好了,我感覺他現在也不常唱飆高音以及難度高的歌,降key來唱應該是難免的。由此再談我一直也有擔心張惠妹(阿妹/阿密特)的聲音。當年阿妹唱片出道三年後,就有樂評家指責阿妹沒有好好護嗓,大家也擔憂起阿妹的歌唱生涯。想想我這行,沒有了嗓門兒,好像這行也別幹了。

當我警覺到聲帶的保養非常地重要,在選舉的時刻,我若聽到有些候選人聲音啞了(例如曾經的副總統候選人謝長廷),我就知道這候選人的選戰肯定是到此為止了。用這樣來想,我看到關鍵時刻節目有個宅神朱學恆或是某個財經專家黃某某,當聽到他們的聲音開叉了,還又急又吃力地訴說,我真擔心他這樣還能多上幾次節目嗎?把嗓子耗完了,要不就是屈居幕後,要不就是得開刀才能再戰了。麻辣主持人利菁的狀況尤其是嚴重危及其事業了,不知她有否警覺?不止名嘴、主持人、主播要護嗓,從事幕前或演藝工作的人們,還幾乎都要溝通協調的各行各業,大家都得愛護嗓子,因那是生財的必備工具。

所以,站在造福人群與祝福大家事業永續發展,我在此幫大家整理幾個耳鼻喉老醫師告訴我保養聲帶的原則:

1.演講中間要多喝水。
2.避免吃辣、抽煙。
3.切忌:清喉嚨、用氣音說話、尖叫聲。
4.不要突然大吼(要深吸一口氣,調節情緒後,悠揚地讓聲音放大放亮)(用力一吼,就會撕扯聲帶組織,扯傷的聲帶復原後會在聲帶結疤。兩片聲帶任一處結疤或有傷口,就會閉合不全,那漏氣的聲音,就是燒聲的講話聲)
5.心境會影響聲帶。心一急,聲帶就會拉扯。所以要心平氣和。我用《臥虎藏龍》的典故來說,教師遇到學生誇張的事,絕不能心急去喝叱。而是要深吸一口氣調節肌肉與心室的運作,不要「動了真氣」。也就是在教師這行(以及所有人),有情緒時要自我警覺,然後告訴自己要做的事是「演生氣」「演情緒高昂」而不要真生氣、真激動。
6.用腹式呼吸,用對共鳴的發音。


保住可領錢吃飯的工具,比對小孩發脾氣
喊啞了嗓更重要。

好的,說了這麼多,還是請大家閱讀我在此轉貼的網頁,請讀〈護嗓怎麼做?睡飽、忌辣、小口補水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9/1557630

上述的報導我亦有看到報紙相關報導有製作一個實用的圖表,在此轉貼,請大家參考:
(參考自聯合報 2016.3.12 D2健康版報導)


 後記:

另可參考 2016.01.26聯合報D2版〈沙啞又破音? 保養我的喉嚨 用這6招!〉
元氣網  https://ishort.ink/gPQJ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7/04/23

從輪椅族上不了公車來談12年國教「素養導向」教育的意義




這篇〈「我又從公車上摔下來了!」身障者上不了車,是整個社會的責任〉的作者是我以前服務學校畢業的校友,以前看他回母校時,僅是單腳行動不便,但他曾預知,漸凍人的症狀將逐步擴延,從臉書上得知,他現在使用電動輪椅並 搭乘公車通勤。

但大眾運輸的工作者,常讓行動不便的乘客沮喪。作為一個有論述能力的當事人,胡庭碩直播了搭乘公車的處境,他也發聲向公車司機陳述處境與感受。才隔一週的直播事件後,最近,他又在上公車時因司機未遵守標準守則而讓他在渡板上摔下。

這些事件,是我們的社會出了問題嗎?我們在基層教育可以怎麼做呢?

上週四我奉派參加12年國教素養導向教學的實作研習,主講的教授一再詮釋,一年後我們將把「能力指標」式的教學,升級為「素養導向」教學。

什麼是「素養導向」的教學呢?(這將是12年國教最核心的理念,面臨變革,教育工作者不得不知,因為輔導團為此已經一再地受訓與奉命將普及宣導)

胡庭碩的例子,讓我對應到研習時教授所舉的例子。用胡的例子來說,我們培訓一名公車司機,以往任用公車司機看其會否符合大客車駕駛的能力,但這僅是達到「能力指標」,但,一個大客車司機應還要瞭解「大眾運輸」的意義,瞭解老弱婦孺乘客的需求,要能應變性騷擾或扒手在車上的狀況,要能就近取得並使用AED應變心跳中止的乘客,還要能用合適的廣播語音或語彙應對乘客的詢問,當然,還能視安全服務輪椅使用者為理所當然要熟練與友善的業務內容。

「素養導向」常用主題與跨科共備來實施教學,用以達成綜合日常生活能力與風範的統整能力,並讓人具備自主精進成為終身的學習者。12年國教的「素養導向」教學,用公車司機的訓練來類比當今的校園學科,12年國教的理念將不再僅是語文科懂得多少字彙或是文法多麼無誤,也不是數學理化生物知道多少運算和分類。「素養導向」教學將是透過主題教學設計或共備課程,讓學生習知或感知日常生活中既廣也可專的知識素養。

回到公車司機的例子,公車司機不是會操作大客車而已,何謂「友善」、何謂「大眾運輸」、妥適的口語或多語的溝通互動、健康與體能、紀律與操作渡板.....這些全是專業的素養。

回頭來看,無能友善服務行動不便者的公車司機,其實就是不具備客運業的專業素養。

我想,從基層教育到社會的各行業,我們都該逐漸拋開學科與領域的鮮明界線,更多地去將知識統合地看待,「素養取向」的教育改變,想必將使人間有更好的未來。我因此衷心期盼客運業多加強「服務素養」的司機知能與職能。

為了倡議與意識公車司機的「專業素養」,在此分享胡庭碩這篇文章。
http://npost.tw/archives/33811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6/08/21

●偏鄉的教育工作者,豈止於教室的教學而已--觀看泰片「教師日記」與閱讀王政忠老師《我的草根翻轉》有感

今晨我(酷叟)在緯來電影台看完了感人的泰國電影「教師日記」,剛好又呼應我現正閱讀的偏鄉熱血教師王政忠新出版的《我的草根翻轉MAPS教學法》,所以感觸就特別多了。

我讀王政忠書(以下稱為「草翻」),可以感覺王老師對於偏鄉處境,尤其是教育制度上的不利,有深刻且實務上犀利、精準的批判性見解。而他的MAPS教學法,更是在偏鄉學生屬性上有很清楚的定位,這樣的定位,他很清楚會跟佐藤學、學思達等教學會有所不同。

翻讀「草翻」,讓我期盼閱讀到王老師許久以前的一本著作《老師,你會不會回來?》,這本書好像是王老師在921地震後服務震災地區所寫的心得。從這幾個文 本對應泰國片「教師日記」,都可以看到服務偏鄉教師的熱血、理念,除此還有現實資源上的限制與挑戰,而文本沒有明白寫的,是這樣在工作、生活與土地人民的 情誼種種的人情味與影響力,是種種劣勢下還能支撐熱血的成就感所在。

回來講一下泰片「教學日記」。

這片算是編導巧妙說故事的好看電影,自然且未落拍的兒童戲、異於都會生活的鄉野情調(水上學校)、鄰家男孩式的天王明星Bie,還有頗有個性的手腕小刺青女老師。

編導讓女男主角設定為先後在泰國南奔水庫上浮船學校教書的老師,透過先前女老師所寫的生活與教學記事,男代課老師讀前人日記(札記),克服了教學瓶 頸,也在閱讀共鳴中註記偏鄉教書的寂寞心語。電影片段交錯著女師日記內所寫的先前遭遇,又交織著男老師的此刻,觀眾和片中學童一起見證兩人的緣分交錯。

兩師都因偏鄉服務而阻斷原各自曾有的感情關係,即使女師男師相繼交接任教而未曾謀面,但因這本日記兩人心已相繫....。命運的折騰、感情的選擇,我就不破梗了。

偏鄉的教育工作者,豈止於教室的教學而已。如父如母的生活照顧、校舍的修繕與缺電缺水的遷就、學生家庭的困頓、家長對教育的斷捨、學生狹隘的視野,這都不是都會人習慣的校園現況。

而片中的日記,我想對於教育行政,應也有如何傳承經驗與制度延續的行政學意義,教育界的人值得用這個片子來研討教育領導人的興革構思。

「教師日記」很感人與好看。請看臺灣代理商釋出的預告片。



這裡還有主題曲含電影片段的MV↓↓

基本資料:
泰國片 「教師日記」(2014)"The Teacher's Diary"
王政忠  (2016)  《我的草根翻轉--MAPS教學法》。臺北市:親子天下股份有限公司。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6/07/27

推薦整合Gmail、Google Calander日曆(行事曆)的附加元件,讓生活與工作管理更便捷

去年底我(酷叟)開始依循資訊達人的指示,學會了應用網頁式的Trello以進行生活與工作的管理。

其實Trello和Kanbanachi這些工作與瑣事管理系統,都是源自日本車廠管理待辦事務所設計出的做事流程,有點像是機場塔台內的作業模式,讓待辦的字牌鋪展在桌面,變得優先的事,就移動該字牌到最上端。

我用的Trello類似這樣的工作模式,只是待辦事務變成滑鼠可拖曳至置頂,或是任意排序。

這樣的工作模式超越了以往單線性依序排列視野不足的狀況。20年前我讀過一個日本人他說筆記不要逐條寫下,要用曼陀羅的九宮格分類記事。最近我又有聽聞康乃爾筆記法,這些都是在畫面中切割區塊,即時筆記時,當下判斷寫入位置供日後全視野思考與回顧。而Trello應也是符合這樣的概念,不過,將字打上電腦螢幕,更可超越紙本,因Trello又可移動並恣意排序標籤字卡。

最近,我越來越懶得跑去Trello的分頁,有時連打帳密都覺得很煩。

今又有新發現:Trello和Kanbanachi的概念已能整合進Gmail了!

將Chrome附加功能擴增"Sortd"功能,在Gmail中就可為每封待辦的電子郵件另在信件主旨上再加上自己的註解筆記,並且視覺化的為待辦事件分類成數個看板區,每個看板內的待辦事項有可依意願排序,讓事情的先後順序變得清楚。

關於Sortd好用之處,請讀電腦玩物文章〈Sortd 一鍵 Gmail 雜亂收件匣變 Trello 有序進度看板http://www.playpcesor.com/2016/07/sortd-gmail-trello.html?showComment=1469548144828#c2655213838147244313

再加上可整合Goolge Calander,讓工作列就可喚出「日曆」(行事曆功能)的附加元件--"Checker Plus for Google Calendar "這些附加元件使得不用頻於切換分頁來喚出Google的服務。

我決定不再仰賴Firefox瀏覽器了,轉用Chome來享用Google家族整合與開放的便利。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6/02/07

文章介紹:面對學術霸凌或學閥情形,怎麼辦?

大學教師李偉俊為了升等,來來回回共花了七年才能如願。他說他遭遇到「學術霸凌」,直到換了校長,校務制度才有改變。

他說的「學術霸凌」,可能也是校內「學閥」的狀態。

李偉俊的確指出「霸凌」共同的屬性在於教師與制度間「權力」的不對等產生了迫害的狀態。他說:「而在台灣的脈絡裡,教師常見是被行政高層霸凌。透過的方式則涉及升等霸凌、評鑑霸凌…等。」

李偉俊的文章提出三支防堵學術霸凌發生的箭:1.加入工會、2.善用法律、3.公諸媒體輿論。

而我想,如果不想搞成這樣,那投入與高層關係的經營,也是本土文化一個行得通的方案,只不過是要加入壓迫者的陣營就是了。

原文在此:〈【投書】面對「學術霸凌」,怎麼辦?〉http://www.civilmedia.tw/archives/43199

大學教師李偉俊為了升等,來來回回共花了七年才能如願。他說他遭遇到「學術霸凌」,直到換了校長,校務制度才有改變。他說的「學術霸凌」,可能也是校內「學閥」的狀態。李偉俊的確指出「霸凌」共同的屬性在於教師與制度間「權力」的不對等產生了迫害...
吳瑞元貼上了 2016年2月6日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5/08/19

蘋果日報刊出〈矯誇「奉獻」卻剝削教師〉(吳瑞元文稿)

這篇蘋果日報的投稿源自於宜蘭縣教育工會與縣府完成團體議約後,中部一個校長投書表示「認真的老師不會在乎工時」之豪語。我本來是在Facebook寫出我的不滿,後來覺得論理也算完整,於是我就增修稿子投稿。原想給那校長打臉的報刊很快地退我稿件,於是我轉投蘋果日報,幸獲刊出。標題有些修改,我覺得是O.K.的。圖片以下是我刊出的文章全稿。

原投稿標題:議約教師職責底線,才是看重勞動尊嚴
吳瑞元 (2015) 〈矯誇「奉獻」卻剝削教師〉,刊載於《蘋果日報》,第 A12論壇 版,2015年8月18日。發行地 : 臺北市。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50818/36727433/
庫存網頁短網址 http://ppt.cc/itIll


﹍﹍﹍﹍﹍﹍﹍﹍﹍﹍﹍﹍﹍﹍﹍﹍﹍﹍




《蘋果日報》刊出標題:矯誇「奉獻」卻剝削教師
作者:吳瑞元 (新北市人權教育國教輔導團團員,福和國中教師)

關於宜蘭縣教師工會簽訂勞動議約,這是教師勞動人權有意義的進展。基層教師工作畢竟不同於保母、看護,所以特有的勤務規範本就該訂定,不能用一句空泛的「熱忱」、「教育愛」、「使命」與「奉獻」,就全由基層教師代勞了家長、社福、政府應有分工之責。

爭取勞動者的尊嚴


重視教師勞動權並不能謬推說其他苦勞沒有的,教師也不配享。某一行業的勞動權提升不意味著排擠另一行的勞動人權,相反的,互相帶動的權益意識,其實更可促使各行各業免受剝削與免於過勞,勞動權的意識也是為下一代的幸福打底。也在基層做得無休無止的家長們,更應與教師互挺與互重,而不是放任資方/雇方挑撥,使基層只能在畸形社會中抓交替互殘。

要求對家長、教師、社福制度與政府的明確分工,正是以學生,也以家長,也以教師,也就是以複數小寫的「人」為主體出發的勞動議約,這樣的議約,老師當然有權爭取,家長若是勞動者,當然也要跟自己的資方/雇方爭取。這就是勞動權的教育,爭取的是勞動者的尊嚴。

有責任也應有界線


抱著「推己及人」的心,校園的勞動議約是個可適應與接受的制度。各界若疲於生養,實不該把教師挪為看護、保母、交通警察。教師是人,該有「專屬」責任,所以也有勤務的界限。在界限外的人情義理,為人師表如各行各業一樣盡心敬業,教師不至於吝於坐視不管或冷眼旁觀。所以,關於團體議約的事,也不用謬推為師的就註定現實,這不過是早該有的SOP(標準)準則。若是要把人情義理寫進議約,當然都還可談,但若還要教師包山包海,矯誇「奉獻」實是壓迫與剝削。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4/12/07

專業不在技術與設備,在於「有心」與操之在己的信念

 專業不在技術與設備,在於「有心」與操之在己的信念

這個假期,我的伴為我準備了幾個影音素材,我整合了這些影片的宗旨,發現竟一致在呼籲所謂的「專業」,其實不僅是技術與設備的操作,專業,更須包含以人為主體的人文素養。
我們這週所看的題材包括太空人、飛航機師、社運人士與政治圈、醫師與護士等,在這些題材或領域,包括我自己是教師這個工作,我們一直著重在技術層面的操作,但有時我們過於倚賴技術,忽略了「人」就算限於技術、設備的困境中,其實以人為本(相信自我與設身處地)的出發,終究都可以實踐自我與成就彼此人生。
讓我這週有「主題式」感觸的影音,包括珊卓布拉克的《地心引力(Gravity)》、HBO自製電影《The Normal Heart(我譯為「人之常情」,2014)》、國家地理頻道《空中驚魂》第四季中華航空公司006班機1985年空中翻滾殘破尾翼迫降事件以及日劇《航空管制官》與《高山診療所(サマーレスキュー~天空の診療所~,2012)》。
這週我看的影音素材,有幾個都談到因物資與設備的匱乏,彷彿求生無望,令人萬念俱灰。但拋開金援、不要耽溺在器材的失效或欠缺,人其實都仍有掌控局勢的契機,這樣的契機只能把握,並善盡一切的一己之力去達成。

值得引以為鑑的是,中華航空波音747的四引擎班機,只不過一個引擎失效,但卻足以讓3個機師慌於處理細節,忘卻解除自動駕駛,使得飛機翻轉急墜,在近海平面時才改手動駕駛。其實,少一個引擎,駕駛微調左右襟翼平穩飛行是不難的!影片說,人,才是飛機駕駛的主體,人該相信自己才是。

同樣,珊卓布拉克在地心引力中無論是被甩離太空,或是憑滅火器瓶當推進器,抑或是最後賴自由落體方式回到地球,在什麼器材都缺的太空中,仍要把握僅存的生存資源,電影中,還靠的就是自己與信念了。

我看日劇《高山診療所》也有相同旨意。都市醫生來到2500公尺的高山診所,遇到開放骨折沒得輸血的急患認定生存無望,但小護士卻主導在場志工輪流按壓失血,發傻的屁孩醫生僅被指派握住病患的手給予口語支持。這集劇屁孩醫生質疑名為診所,居然重要的配備都沒有,資深醫生指出:病人需要的是醫生,醫生是醫療與診所的主體。

回到我的基層教學工作,我深有所省思,我重新警覺,原來「人心」的信念,才是專業的關鍵。其實,是否使用powerpoint與投影機教學,是否合作學習、分組學習,是否印了講義還是學習單,這些似乎都不是關鍵了。我想讓學生學到什麼?學生學到了嗎?原來,我,就是學校了。



吳瑞元2014.12.8(謝謝A.,你讓我成長)
--------------------------------------------------------------------- Back to the homepage of "Bulletin of Mr. Q" 回到本網站首頁

2014/03/17

關於兩建中生完成 「大台北公車路網全覽圖」的啟示與我的推薦

關於兩建中生完成 「大台北公車路網全覽圖」的啟示

兩個建中生花兩年完成「大台北公車路網全覽圖」,或許這跟許多人參加與執行科展活動一樣,是為升學所做的企劃,但各個寫著創作與構思歷程網頁,充分展現這兩個年輕創作者的熱忱與能力。這種交通路網的地圖繪製,展現了電子電路的能力、對公共運輸的理解、都市規劃的掌握、對交通建設的熟捻、電腦繪圖的能力、視覺傳達的功力。這個地圖作品的創作者所展現的各種能力,肯定是各菁英大學所要積極爭取的人才。重要的是,這個網頁的寫作和解說,充分表達構思與研究的歷程,讓這作品更凸顯改良與原創的精神,具有論文的屬性。這也代表,作品固然重要,歷程的寫作也是讓人可以看到的重要步驟。

這個網站也展現了寫作的趣味,文章的開頭仿連橫〈臺灣通史序〉,說明編製路網圖的艱難。但有多難呢?當兩個高中生開發出這麼有價值的數位內容,我們也不禁感嘆,台北市政府與各種公車APP居然無能完成這個工作。
或許有人覺得一個PDF路網圖有何了不起,但我得說,除了具精確搜尋功能的網站與APP應用軟體,其實具紙本與海報紙觸感的地圖,雖是用人眼瞄視,但有時,我們就是要在這樣的全景下搜尋,Google Earth就是具有類似的功能,但,網路流速還是太慢了。「大台北公車路網全覽圖」可以離線與全覽,這種雖是低科技,但卻是高運用性,比起炫麗的APP介面,好用才重要。我記得曾聽過,在資訊的時代,技術還不是最重要的,內容才是關鍵。這份「大台北公車路網全覽圖」的PDF檔,內容很詳實,閱讀上也容易明白(可惜,就是不能直接印出),非常值得下載使用。

最後,我覺得這個巨型PDF版的生活資訊,很值得現在放入平板與桌機,你們也下載了嗎?請造訪這個網站。http://icypenguin.pixnet.net/blog/post/174501681







Evernote 幫您記住生活的點點滴滴,輕鬆保持條理。下載 Evernote

2013/05/08

我的正義、賦權之路

From Evernote:

我的正義、賦權之路

Clipped from: http://mail.fhjh.ntpc.edu.tw/mail/openwebmail-read.pl?sessionid=t98fh05*mail.fhjh.ntpc.edu.tw-session-0.415701350894111&folder=mail-trash&page=1&longpage=0&sort=date_rev&msgdatetype=sentdate&keyword=&searchtype=subject&message_id=%3C1366631696.30272.YahooMailClassic%40web74302.mail.tp2.yahoo.com%3E&action=readmessage&headers=simple&attmode=simple
我的正義、賦權之路

公平與正義的三大內涵--機會 
      平等、差別待遇、培力(empower)

我在台中讀大學的時候,曾參與一個小地名調查的田野調查工作在1992年(21歲)的夏天,我跟我的搭檔騎著小機車,訪問台中沿海鄉鎮,查訪地圖上沒有標示的小地名,並要從當地人的口中,問出他們對於當地小地名的解釋。

在親近鄉土人民的過程,我見識到所謂的貧富差距、城鄉差距的事實。很多地方歷史的典故,只有老年人才知道,所以我們跟很多老年人打交道。但,我們在廟口,拿地圖問了半天,有老人是精神異常的,也有問半天後來才察覺是慢性病雙眼失明的長輩。有用著看起來就是自家用細鐵管燒鑄三輪車的腦性麻痺殘障青年(為何他們家不給他買輪椅商品用?)有熱情的長輩,堅持送我們舒跑和養樂多,我們請他們留著自己喝,但他們說家裡還有,且糖尿病不能喝(那,為何家中有這些飲料,放多久了?後來我們一想,這些飲品都是他們為了偶爾探親而來的孫子所準備的)在一戶三合院中,我們與一群圍著吊點滴坐輪椅的人們攀談。看得出來,這個坐倫理的人似乎經驗重大車禍,他已出院頭髮剔得零落成叢,顯然腦部開過刀。這些圍著他的家族人們,應是他依親返鄉陪他復健的時光,但,他似乎腦部受損,神情渙散。

國道3號通車後,我再看到曾經踏訪的台中縣沿海鄉鎮,我驚覺,我的田調老師之所以啟動這個計畫,是因為他知道這裡的地貌將因高速公路開通而大幅的轉變。我也恍然大悟,很多人不理我們這些訪查員,因為他們覺得我們就是準備要來徵收他們的土地的。(國家機器,總是恣意支配對人民資產與歷史的摧殘)

我在臺北的都會長大,參與小地名田野訪查的計畫讓我看到自己的優渥,讓我同情鄉野人們的處境。(這一段是有那麼南美革命志士「切‧格瓦拉」摩托車日記的那種啟發的感覺。)「弱勢」的體悟,是從小地名調查的體驗出發的。

而差別待遇則是同樣為人,卻在承受不同差別的對待中,有些人盡是吃虧。要達成機會平等的正義,必須要能感知
「權力」與「資源分配」不對等的情形。先能發現不合理的差別待遇的問題,才能進一步訴求機會平等。(手指每隻不一樣長,這不是差別待遇,這是先天的不平等。讓每隻手指都有機會自由伸展,這樣便是「機會平等」。)

台中沿海村鎮的人們在城鄉建設裡吃虧,住在台中沿海村鎮的人們,老弱婦孺,沒有都會與繁榮行政區的相同社會福利,許多弱勢的人離開市鎮,是因為城鎮的高消費,但在鄉野中,卻是沒有相應的便利資源,鄉野中的人看似安身立命,實則遷就而守貧知足。但是,國家的責任不該是如此以選票為考量高度建設城市,卻是漠視鄉村人民所需的同等需求。我在基隆教書時,許多隔代教養的孩子,父母都遠到都市工作,不知禮讓也欠缺自信的孩子,讓校內常常要排解衝突糾紛。如果這些家長都能引導孩子的智識,校園師長便也少些辛苦了。但是,基隆,還是基隆的外圍的家長和孩子們,國家沒有因應的照顧,為何國家會讓人民疲於奔波,讓偏鄉的孩子少了學習和人格的養成。所以,我說的弱勢,是我看到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我說的差別待遇影響機會平等,是在資源有限下,有些(地方)的人們總是享有資源,有些則沒有,於是影響了弱勢的發展機會。

我在瞭解班級同學的家庭屬性之後,在個體資源可能有限的「差別待遇」警覺之下,我便積極尋找對學生而言更有利的社會資源。例如:政府曾提出低收入購置電腦補助,或是輔導處免費早餐的提供,我會「釋放訊息」讓可能需要的學生「便於」申請。這種訴求機會平等的福利方案,我非常有意識地避免粗暴的「施予」作為。我一方面私底下探詢同學與家疼採用這些方案的意願(不張揚,以免未享福利的學生不平衡),一方面講究措辭,以顧及受助者的尊嚴,並探詢其採納與不運用福利措施的考量。這樣的操作,使得拉抬差別待遇處境與提升機會平等等原則不致流於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與儀式形式主義。這也說明了,我因為(學院訓練與人生歷練)瞭解弱勢的定義與處境之外,更要講求「尊重」的真諦。

階級的意識與反思,是瞭解差別待遇與達成機會平等很重要的前提。
我在帶班時,我便有意識地要讓階級的意識產生,我要身教不對物質崇拜,並要建立平價品的美學,所以我在穿著品牌上相當節制與低調。我看得出班上有些資源豐厚的學生,但是我會向學生陳述每個家庭的文化與經濟考量。我常跟弱勢的同學說我要跟同學買一樣的球鞋,而我有時也用上了學生用的東西。我的身教希望我的學生就用他們那個年紀使用的文具與衣物,不要流於世故與奢華。在平價的日常用品中,我還是經營了穿著或使用品的色調或質感,我想讓欠缺收入的同學感覺,即使是平價的東西,也可以經營出自己的品味和格調。而這,便是要給資源有限的學生empower賦權培力。

什麼是賦權培力?我看到同學用平價品或用傳統式手機,如果站在高位階來說,我是施送給他們好的東西,這是「資助」或「幫助」。但是,資助與幫助是上對下的,是有人的地位位階的。但是,因為我受「知識權力」理論及質性研究的訓練,這些理論批判人的階級與權力,所以,站在弱勢的主體來看,位階是該批判與解構的,所以,以為使用智慧型手機是聰明又有能力的消費者,是該被解構的(所以我對學生說,手機功能那麼多,都用得到嗎?還不是撥和接,一些攜帶型遊樂器有的功能只是把手機電池耗盡,讓最重要的撥和接無法使用罷了。)這樣解構智慧型手機的時尚,回歸傳統手機撥接電話的基本功能。  什麼是賦權培力?我再舉一個例子,我因應教學與班級運轉,我有很多的工具與文具,但學生常看準老師什麼裝備都有,於是就算要個釘書機,遇到老師就隨口索取。(學生的資源不足)。但,身為有資源,配備齊全的我,我在非緊急的狀態下,我不借東西給學生。我跟學生說,你要優先向同學借,用你的人脈去取得,如果他們說同學沒有釘書機,我還會提示他們可以向哪些人脈取得。我常跟學生說:「我不是易開罐老師。」我不要他們因為便利,就吃定有資源的人一定要提供東西。我希望學生善用人際關係中的禮尚往來,建立良好人際關係互相幫助。(學生原本可能是沒有資源的,但我提示他們均衡地運用人際關係的技巧,自己能創造取得資源的機會。)這就是empowerment。

我在帶班的職責,就是要創造很多種不一樣的舞台,讓各種資源有限的個體,擁有自我實現的機會。我避免直接給予他們所需(金錢,NO. 文具品, No. 幹部打掃職務分配,No.這些我都引導學生群自己喬出結論,真的沒辦法,我才介入。)如何達成機會平等的自我實現?學校的各類(含「競賽」)活動,我全都配合學校落實進行。在學年初的友愛校園各類競賽展開前,我便設定問卷,要求同學自選項目參與(有個人參賽,也有團隊組隊),裡面有繪畫書籤、布置、學務處宣導海報、作文、教室布置、班刊,類型相當眾多,我的強勢引導在於設定學生都要選擇2~3個項目參與,我的尊重意願在於同學可以自選類型參與,甚至可以多填更多項目。後續,我監督學生執行進度,另一方面我也留意都不參與者的處境(看是否是學生活動不夠全面,還是學生有個別心理障礙)。就如前面所說,學校活動可能不能符合某些同學的所長與所需,站在機會平等的角度,我便需要在其他方面找尋同學可以發揮並有助其個體提升的發展的平等機會,例如是否該引導其在領導打掃工作上的參與感與成就感,或是在園遊會的企畫(行銷能力),班服製作的流程,或是發配或監督午餐情形,或是聯絡簿寫作週成績,也就是在更多方面找尋學生發展與找到自我實現意義的「平等機會」。我希望我的班級不是英雄主義與少數風雲人物撐起來的班級,所以我的班級少有段考或模擬考拔尖頂尖人物,但我希望班級整體和諧的基礎在於同學在我提供的多樣舞台中,彼此看到學生個體的優點與特色。我希望我能做到在班上有更多時間能公開表揚細數各同學表現很棒的事情。

為了提升學生對人減少偏見而有發自內心的彼此尊重,我的班級經營會特別經營感性溫馨的元素。這個概念不是上對下宣講的「平等」「尊重」,而是從下而達成形而上的標準。人要有機會找到肯定對方之處,才會覺得對方值得尊重。社會有許多的不平等,是因為把弱勢的個體當作「他者(other,局外人)」而漠視。於是資源就不會落到「他者」身上,形成了不平等。如果讓人感覺到「自己人」,這時,機會平等與尊重就可能實現。(有些內容我移到後段,蔡老師將可發現我的人生中,遇到很多很可憐的局外人,像是愛滋病患、身心障礙者、公娼、貧窮者等等),所以,我必須在班創造有人情味的環境,並要讓多元的班級成員彼此創造參與互動。這樣,便是擴大優勢學生的眼界,創造弱勢者發展的機會(也就是賦權培力)。我這麼做,讓「人情味」出來:1.教室布置我有一區叫做「心語樹」,2.聖誕節裝飾布置加心願卡,3.佈置區張貼學生特寫照片。

心語樹選擇每月慶生的學生為對象,全班發給各色小紙卡(3.5公分*5公分),每個學生可以寫對壽星的祝福。寫完後貼上心語樹成為樹葉。每個學生都可感受到同學以紙卡互相表達的悄悄話與祝福。(理念:創造每生多元管道的人際互動與風格化的表達)

聖誕節裝飾布置,每個人可選自己帶的裝飾品,發給同樣制式紙卡,讓每個學生都可展示自己的年度心願,佈置在教室窗外,全校師生都可路過欣賞。(理念:學生各自攜帶想展示的東西,每個裝飾物與心願卡內容都展現個人風格,也是人格的延伸,即使妝點紙鶴,也給予肯定,只要是能承擔遺失風險的小東西,都接受成為佈置。每個人,都是有夢想有風格的人。)

佈置區張貼學生特寫照片:慈濟基金會有刊物,也有靜思堂展示志工成果。我認為紀錄學習活動,展示學生參與學習的照片,可以強化學生彼此的認同,也可回顧學生參與課堂的成果。照片由我選擇,不管是大家經常「公幹」討厭的對象,或者是風雲人物或萬人迷,全都在照片之中,大家可自然而然地接納同處一起的情境。照片是提升「人味」與建立親密感的重要媒材。即使是班刊,我也把我的所有班級活動照片提供(包括生活科技、家政、童軍、表藝、美術上課情景與作品),使得我們的班刊與班級網頁有豐富的圖像讓大家不斷看到彼此融合在一起的景象。

當親密感建立後,引導學生看見同學的差異、接納差異的基礎便有了,自然同學不會對自己的同學創造圈圈排擠或差別對待。

如果要說「差別待遇」「機會平等」、正義、賦權培力是什麼?以我的學院訓練來說,我優先會定義,那什麼不是差別待遇(例如我舉例手指不一樣長),什麼不是機會平等(例如政治正確、假尊重、形式上與齊頭的平等、施捨的,有位階上去「幫助」與資助的),什麼不是正義(讓人受害、蒙受損失、不合理的不平等對待、歧視的),什麼不是賦權培力(直接給予,不求結構上的改變,治標的,無視資源分配不合理,用他者心態不以人看待的)這些,算是我的帶班警覺與理念吧!

至於,後面寫的原本是想陳述我為何會看重「差別待遇」「機會平等」、正義、賦權培力,我就從我栽入性別平等意識、酷兒理論與女性主義的過程再細述(其實後面的文章是我先寫的內容,我移到後段).....


大學畢業前夕,忙著畢業紀念冊編輯,讀歷史的關係,我在畢業紀念冊放入的我大學四年時,同一個時代的大事。這四年,包括我看到我的同學參加校內異議性社團,並去臺北參加野百合靜坐。而後來,我的學校也有抗議砍樹、趕走校內麥當勞等事件。這些抗爭,非常貼近我的大學生活。

忙編畢業紀念冊,又要考研究所,所以我發誓,如果我有機會考上,我就去最危險的機構當志工。真的上了研究所,為了還願,我加入關懷愛滋病患的誼光義工組織,在這組織,我認識一個原住民義工叫做張維,後來,他告訴我他是男同性戀,再後來,他告訴我他是個感染者(!)但,他很健康,1987年他感染至今,經雞尾酒療法,他宣稱已在體內測不出病毒。而在誼光義工組織之中,我聽聞了很多對於愛滋病的成見與社會偏見和恐慌的事。這時,我在大學辯論培訓的訓練也讓我反思,人們不會對B形肝炎、肺結核怕成這樣,但對傳染途徑清楚可避的愛滋病患卻非常恐慌(包括我之前探訪安寧病房時,也是非常害怕),但,張維讓我知道事實,他與未感染的伴侶同住超過7年,他們珍惜彼此的關係,人居然是可以避開成見而互相珍惜的。從義工組織及延伸閱讀中,我得知感染者承擔社會的種種壓力,我也比對資料可以看到澎湖輸血感染愛滋中學生被排擠與集體轉班的恐慌,以及師大舞台劇才子學生田啟元如何被師大隔離上課,但他仍逕自綻放舞台劇的才華。這些社會爭議事件,在我研究所時沸沸揚揚地被報導。因為我曾親近最受愛滋污名的社群,我也高度注意。

而我因為對義工組織的工作還是心生畏懼(但我已能將心比心受感染者的處境),我在一期受訓後,便沒有再進入義工團體,而是在深受中央大學「性/別概念」與「酷兒queer theory」洗禮之下,我開始發起性別研究的讀書會(我在網路發佈消息,在宿舍張貼自製傳單,我想找人討論有關性/別理論。我特別獲得一個在校旁孕育異議性社團有成的克難茶店的首肯,每週在那邊舉辦讀書會。我的概念是,知識可以由下而上建構,只要有人參與,我的讀書會就是運轉,沒人參與,我一人也是讀書會。那家克難茶店叫做「La Vie Shop」他們用這法文自創中文店名,因無法造字,我都稱之為「拉茶店」。這家店是由強調台灣主體的博士生所開,中央大學異議性社團:環境保護社、女研社、海濤社...都在拉茶店聚會。後來,我的讀書會一直定期舉行,前面提的這些社團的成員,大家都互相參與彼此的社團。我發起的這的讀書會運轉了有5年之久,探討很多女性主義、同志理論、多元性別,我們也參加很多研討會。這個時代,酷兒理論相當新穎,這個理論在西方也與激進的抗愛滋偏見運動整合,臺灣在1994~1998年性別運動也如火如荼展開,中央大學因為有何春蕤和卡維波、丁乃菲等學者,也成為性別研究的重鎮。我們一群讀書會的人,當年就是讀著「島嶼邊緣」雜誌,參與彭婉如命案後的「女權火照夜路」以及雛妓救援運動,1998年,我們還走上街頭抗議北市廢公娼。而後來我就跟我的指導教授說,我不要寫臺灣史的論文了,請求教授讓我寫社會性別意識的社會史。此後,我們很多人持續關注愛滋權益運動、公娼運動、修訂父權民法法令、中正大學性騷擾事件、台大學生會曝光同性戀會長事件。

我在撰寫論文期間,仰賴使用台大婦女研究室的書庫資源,並且與性別空間研究的學者畢恆達對話並關注畢的相關著作,同時,我也開始領略質性研究的典範。至此,更瞭解到量化研究中存在的霸權思維,以及過往量化實證研究成果如何地製造假科學論述,並為主流價值做嫁,並又如何地強化對弱勢的污名詮釋。這時,我已深受傅柯「知識/權力」理論的影響,讓我對既有自詡為「主流」、「正確」、「正常」的權力非常地憎恨。或許,也因為接觸的師長都帶有批判性、新左派及後殖民的理論屬性,所以,我對於政治運動中所訴求的國族主義感覺這些仍是父權且異性戀思維的一環,是種不夠進步訴求。女性主義者的英國文學家維吉尼亞吳爾芙的這句話我非常認同:「事實上,作為一個『外人』,我沒有國家,作為一個女人,我的國家就是全世界。……」 (關於吳爾芙這句話的闡釋,請看何春蕤這篇http://sex.ncu.edu.tw/publication/1994/women/58.htm

問題是,我們的教育其實就是為國家服務的。所以,我也必須務實地去配合國家、校方與家長的期待。而我能做的,就是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裡,適時地把我的反思提出,給予學生平衡的資訊(例如,名著「西線無戰事」中德國老師鼓舞年輕人上戰場,我問這叫人上戰場的老師是否該為傷亡負責。或者,日本廢除纏足的用意,八田與一興建嘉南大圳的歷史評價等。)(再例如,學生有時會問為何九年級那麼少開班會,我則必須一方面釐清班會的異議,一方面必須權宜地犧牲班會來考試,一方面,則發放問卷普查班級事務,過濾是個人問題或是需團體議決的事務,再調節是否考完整節,或留校討論與表決。但另一方面,我捨棄用最多的心力在表揚筆試優異的學生。我也以自己的例子,展示我在高職的學習與我在高中課程的體驗。)我認為在主流的體制中,讓學生有兩面具陳的資訊,這是我塑造機會平等很重視的原則。

所以,我所講的機會平等:其中一個概念,就是提供充足的資訊,開放選擇的可能(我在升學輔導與生活輔導會秉持這個原則)(包括是否值得看完連續劇,或是把時間用在網路、電玩與臉書,我常希望他們回顧,時間投注下去了,他們獲得什麼?他們認為這些是否有意義。學生能賦予意義,我也沒什麼好去反駁他所選擇。但就在意義的思考中,我與學生便有討論)機會平等的概念是在資訊充足的情形下,順其意願完成他們覺得有意義的事。我能做的是,學生要練舞,那我陪。學生要晚自習,我成全。學生有繳費但午餐點領不足,我安排同學拿備餐。我當導師必須滿足學生要成就各種自我的條件。(要不要見網友,要不要談感情....這些,都是在衡量得失的對話中讓學生自己做決定。)但,我的開放,還是有個底線,至少都不能違背法律,以及危及我自己的工作權。因為我還想多宣傳理念,所以有些理念我並不急著一定鼓吹個人解放,但在合法與可被接受的論述空間中,我會去操作促成學生的反思(例如:甲同學要求買多貴的班服,那我也必須提示,也有家庭的資產配置是無法納入這樣的價值考量。這樣讓同學討論,是否該班費補助,還是有能力者餽贈,還是有人接受班費先墊,分期付款。還是老師安排公差以勞代賑。)重點是,若班上有人享受班服的團體感,就不該有人無福享用。但平等不見得大家都付一樣的錢,或者大家一律都付費購買。但我必須釐清,參與班級團隊一心的機會不能因費用這事而犧牲無意願者的權利。


關於正義,我的思考先要定義什麼是不義:除了我前述所提的(讓人受害、蒙受損失、不合理的不平等對待、歧視的),另一個部分的不義,就是濫用權力,以及自我中心。

濫用權力:霸凌、對弱勢率行定義與詮釋、超越職權行使範圍(所以常要與幹部和同學釐清職權範圍,尤其是風紀或小老師。我班吳秉睿七年級任英語小老師時,他曾自認英語考卷無用,對登記完的考卷棄置櫃內而沒發還同學,或者是期限一到,立刻將作業交付老師,放任未交者沒交作業,吳曾自認有此權限如此作為,但我感覺到他濫用職權,與他釐清幹部角色與權責。)這個我所介入指導的例子,可以檢驗吳的幹部工作已有讓人受害、蒙受損失與濫用權力,以及自我中心。

那如何才是正義:1.要符合程序正義,2.則要符合比例原則,3.符合信賴保護原則。

程序正義:各科小老師要充分告知同學繳交期限,以及其截止期限,並應積極督促同學交齊。期限到而未交者,也要告知其未收到並將繳交。

比例原則:各科小老師都能收齊作業,英語科小老師也要盡力收齊作業。各科小老師有發還作業考卷,英語科也不能自己認定考卷棄置是合理的。小老師不能拒收討厭的人的作業。

信賴保護原則:同學預期可以考完被登記到分數,小老師不能竄改分數,或者拒絕收取討厭的人的卷子。做事流程慣例上是要發還作業的,小老師便要迅速登記完分數並發還作業。

以上的這些定義與反面定義,都是源於我的學院經驗、辯論培訓經驗與長期的讀書會經驗。

其中有一本聯經出版的書,是我在大學時由老師推薦,讀了很有影響的,這本書叫做「六大觀念:真、善、美、自由、平等與正義。」

每個議題,都從正面與反面從每個面向來討論,例如「真」,討論了什麼是「不真」,不真是否可為假,假必定是否是不真,不假是否便是真。所以,我的正義或操弄得詞彙,都是在這些辯證中去思考的。

由於我有比較濃的學術屬性,所以,我由長期的學院學習經驗,所以,我比較敏銳在於用學院理論與意識去理解實務。也因為我的學科屬性與學院訓練,我比較可以感知社會現象,並賦予概念去詮釋與反應。最後,形成我的許多帶班作為,背後多有理論依據,作為我行動的依據。

我想,我就先寫成這樣了。希望對蔡老師的論文有所幫助。

附掛我最近公開發表的文章「我的人權教育之路」http://epaper.ntpc.edu.tw/index/EpaSubShow.aspx?CDE=EPS20130207141300E5C&e=EPA201301031427121MB

吳瑞元